时间:2017-02-17 21:15 作者:张春飞
看到浠河文学社的“印象春节”征文后,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儿时学写对联的事儿。对联,我们小时候都是叫对子。印象中的腊月三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贴对子。
自打儿时记事起,每到腊事三十(有时是二十九),早早起床了的母亲,交待还在赖床的我的一件重要事就是将堂屋条台上的两张红纸送到细爹家,请细爹帮着写几副对子。吃了早饭,我就屁颠屁颠地拿着叠好的红纸径直跑到细爹家,还冒进门就大声喊道:“细爹细爹,帮我的写对子呀。”这时细爹总是笑着出门迎接,边接纸,顺带也把我抱过门槛。细爹早就在堂屋大桌子上摆好了笔墨。
细爹是老牌高中毕业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对人总是和蔼可亲,全湾过年的对子他都是包了。一到三十,基本上是各家小孩子拿着红纸来,带着对子回去。
那时,虽说帮不上细爹什么大忙,但喜欢在一旁观看细爹写字,顺便也帮着做一些抻纸递刀、拣石子压对子晾干等细事儿,虽不懂书法,但对其笔走龙蛇、行如流水的投入劲羡慕至极。
大约是在读小学四年级时的那年腊月三十,正在写对子的细爹问我开始学写大字没,我说从去年就开始学了,我还跟他说有位领导来学校检查午写时夸我描摹的“永、思”两个字写得好。细爹听后非常高兴,让我在废报纸上写个字他看看,我拿起笔颤颤晃晃地写了“年”字,细爹看后,连连夸奖说我写的要得,将来也是个写字的料,今年你家的对子就让你写吧。我说细爹那你要好好地教教我才敢。细爹说只要你愿意学,我一五一十地都教给你。
于是,细爹从裁纸到书写,他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还说最初的对子是用来“灭祸降福”的,我虽然有些似懂非懂,但对他教我如何按对联字数先折好格子当时就掌握了。他说折格子是为了防止写字时大小不一、紧密不匀、歪里歪斜;他还说格子不要折得太深,大致能看清折痕就行了。
再下来,他就裁一副后门的对子叫我写,他帮我牵纸,我还记得这副对联是“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尽管我十分认真地书写,但还是有几个字写歪了,但细爹并没有说我什么,相反他说写得好,叮嘱以后多多练习就行了。也许是我人生以来写的第一副对子,所以至今仍记忆犹新。
回到家,我把写的后门对子贴上后,妈妈问这是哪个写的,当我说是细爹教我写的后,妈妈也直夸我真有用儿。晚上还特地多奖了我一块钱的压岁钱。
自从有了细爹和妈妈地鼓励和表扬,我对练大字更有兴趣,平时没事就练。第二年,我家的对子就实现了“自给自足”。五年后,细爹得了癌症走了,我就承担起了全湾写对子的重任,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才结束。
如今湾里过年的对子都是从街上买的,清一色印刷体,烫金镀银,虽豪华大气,但总觉得有点千篇一律,缺乏生机和韵味,更少现场书写后留下的浓浓的墨香味儿。
儿时的对子,已经成了岁月留给我最珍贵而美好的年味,一辈子也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