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7 23:00 作者:文伟
自从陆士龙和荀鸣鹤的对答经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渲染传播之后,后世的学士文人们便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在楹联这个领域之中以各种各样的奇谈妙语、奇联妙对纷纷展露着自己的才华。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应对,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或戏谑或讥刺,或指鹿为马,或指桑骂槐,甚至反复驳难,即所谓唇枪舌剑也。果然,他们的应对之语也被后世的刘义庆们,如梁章钜、吴恭亨、胡君复、张伯驹、许少宣、黄式苏、朱应镐等人记录了下来,流传于后世……
清代泗州有个人叫作杨文敬,生平不详,但其人“风概豪爽,倜傥不羁,尤喜诙谐”。这人在当山东巡抚之时,幕府中有两个姓胡的幕僚,年纪轻的那一位,仆人衙役们皆称他为“小胡先生”。有次杨文敬跟幕友们在一起谈事情,仆人找这位小胡有事,就在门外喊了他一声,杨文敬一听,当即便送了一对给他:
老而不死;
小胡先生。
众人一愣之下,皆齐声称妙:联中老小生死之对自不必多言,“而”对“胡”,乃是杨文敬巧用“借对”手法,借“胡”字作为虚字所含之意与“而”构成对仗。“胡”作为虚字时,表示疑问或反诘,乃“为什么、何以”之意,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便是“为什么还不回去”之意。
某日,杨文敬在府上宴客,客座首席乃统制马龙标。这位马兄乃回人,笃信回教,所以席上都是牛羊鸡鸭之类的菜。酒过三巡,杨文敬看看满桌子的酒菜,再看看马龙标,笑着说:“余有一对,久思未得,今日见君,必须借用。”马龙标笑道:“借什么借啊,中丞大人但用便是。”杨文敬笑道:“好,‘鸡鸭杂’这三个字,以尊姓大名作对如何?”众人顿时哄堂大笑,马龙标也笑,连称捷才。
玩笑须讲究分寸,若是谑过了头,便成了虐。不过有的人本来就不是想要谑的,他分明就是要虐,比如下面这两个写联的。
张佩纶,字幼樵,号篑斋,直隶丰润齐家坨人,晚清时期名臣,民国才女张爱玲的爷爷。据说他少年就学时,反应敏捷,数千字文章一挥而就;而他孙女儿说“出名要趁早”,自然是遗传了她爷爷的基因。此公早年任职京城,以弹劾大臣而闻名。中法战争初起,他力主抗战,马尾战败后,被夺职流放张家口。甲午战争期间,被弹劾干预公事,迁居南京。此公名声不大好,书上说此公“胁肩谄笑,附势趋炎。”阎敬铭、王庆云曾当面嗤笑他、揭他的短,他也毫不介意(我想他不可能不介意,只是把这二位大佬没法子而已:阎乃京官,任过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赐黄马褂;王是封疆大吏,任过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光绪甲申马江一战(即1884年8月23日马尾之战,史称“马江海战”),张佩纶闻炮先溃,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尤为举国所唾骂。当时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亟需人才,而张佩纶学问渊博,与张之洞并驾,李鸿章起了爱才之心,于是张入了李之幕府。话说李鸿章有个女儿,小名菊藕(即李经璹),也懂诗词歌赋,虽无十分姿色,倒也端庄周正,只不知道这姑娘是眼界过高还是怎样,总之年过三十还没嫁人,待字闺中,成了剩女。而那时张佩纶已年近花甲,原配夫人死了还不到一年,他却想再找一个,书上说他“续弦之念甚炽。”某天,李鸿章到了张佩纶书斋,张一见机会到了,于是盛赞他女儿机敏聪慧。李鸿章叹了口气说:这小妮子的资质原本也是不鲁钝的,只可惜蹉跎到了如今,你能帮我物色一个吗?张佩纶问道:“以何门地为标准?”李鸿章说:“能如君之文章学术足矣。”李鸿章话刚出口,只见张佩纶“噗通”一下便跪倒在地,自称“女婿”,拜谢再三。李鸿章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是万万没想到居然这老小子唱了这一出。然而迫于情势,他不得不答允了。于是张佩纶回家把胡子剃了,把三十多岁的李经璹娶进了门。李鸿章跟他之间的关系,蓦然从主宾变为了翁婿。张于危难中得李鸿章援手,连亲闺女都给了他,因此对李鸿章充满了感激。当时于式枚先生也在李氏幕府,眼睁睁看着张佩纶上演了这一出好戏,于是撰了一联讥刺他:
老女配幼樵,无分老幼;
东床即西席,不是东西。
于式枚,字晦若,广西贺县人,光绪六年进士,充李鸿章幕僚多年,李之奏牍多出其手,担任过清史馆副总裁、清史稿总阅等职,其学问之优长,那是无须多言的。此联之老女,自然是指李经璹小姐了;幼樵,乃张佩纶的字。东床,即东床快婿之省称;西席,据《楹联丛话》的作者梁章钜所著的《称谓录》卷八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所以后来尊称受业之师或幕友为“西席”。这个联就已不再是开玩笑了,而是真正指着张佩纶鼻子骂。但即便是骂,也自成文章,所谓唇枪舌剑者也。奇妙的是,“张不以为耻。”看来他已得李宗吾之真传,精通厚黑学之厚了。张爱玲有这样的爷爷奶奶,遗传他们的文学基因是很自然的,至于她年少成名,则跟她自己的努力和际遇有关了。
张佩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病死于南京,终年五十六岁。又有好事者撰了一副七言联:
三品功名丢马尾;
一生痴福仗蛾眉。
上联之“马尾”,即指令张佩纶丢掉功名的“马尾之战”,其时张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防事宜,兼署船政大臣;而下联的“痴福”,即所谓“傻福”也,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得来的福气,自然是指他沾了老婆的光,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和重用。“马尾”与“蛾眉”之对,既工且巧,自是出于当行作手之手笔了。
上面这两个故事,出自民国的杂志《余兴》1921年第7卷第2期,作者不知何许人也,但可以肯定这是个不大严谨的人,因为李经璹嫁给张佩纶的时间为1888年,年方22岁;又说张佩纶其时“年近花甲”,则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张去世时也不过五十六岁而已。事实上,张其时刚好40岁,不惑之年。这个作者大概是没当过父亲,试问这世上有哪个为人父者愿意把自己的亲闺女嫁给一个快退休了的老头子?哪怕他潘安在世,宋玉重生呢。再说60岁的潘安和宋玉,只怕也未见得会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