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之创作、意象和意境

时间:2020-06-10 21:35  作者:王建民

对联有短联、长联之分,长联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为使问题表述简洁,本文所举之例均为常用的七字联。

 

1、创作之手法

对联创作方法林林总总,风格也多种多样。2008年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了《联律通则》,使得对联创作不但有章可循,而且针对对联创作之手法亦具有指导作用。其第一章列出了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六条基本规则,这里不再赘述。其第二章传统対格,从字法、音法、词法和句法四个方面介绍了对联的传统创作手法。兹对此略作简介。

1、1字法

字法中有叠语、嵌字、衔字等手法。

例1清·金农

恶衣恶食诗更好;

非佛非仙人出奇。

上例中“恶”和“非”有规则重复使用。

1、2音法

音法中有借音、谐音、联绵等手法。

例2清·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上例中清风暗指清朝,明月暗指明朝。联语用借音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作清朝臣子之气节。

1、3词法

词法中有互成、交股、转品等手法。

例3民国·魏定南

闲地却逢忙世界;

冷官偏有热心肠。

联语以“闲”与“忙”、“冷”与“热”,互为反衬,谐趣其中,耐人赏玩。

1、4句法

句法中有当句、鼎足、流水等手法。

例4民国·徐世昌

静看世事千年后;

总在梅花一笑间。

上联在语意上有先有后,语意连贯,语气衔接,相承相接。

我们注意到,上述对联之传统创作方法属修辞范畴,而同样是传统的创作方法——意象,却不属于修辞范畴。在《联律通则》中也未提及。

 

2、意象之应用

2、1意象定义

所谓意象是指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寓意于象,或者说是将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寄托于具体的物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统一,进而使被表达的思想情感生动、鲜活起来,使对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这种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

对联应用这种意象进行创作,讲究含蓄和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说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例5明·唐寅

小亭結竹流青眼;

臥榻清風滿白頭。

上联中,将竹叶比喻成青眼,生动,而又奇诡。风吹竹叶,青眼流动。那么“青眼”在古典文学中是什么意象呢?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在《短歌行》中有:“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所以唐寅上联的意思为:世上待我好的(青眼)只有竹子。

 

2、2意象类别

传统诗联或古典文学中的具体意象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典故法、联想法和谐音法。

(1)典故法

例6清·桂馥

低头合拜孟东野;

有酒不饮刘公荣。

注:

孟东野即孟郊,唐代著名苦吟诗人代表。

刘公荣为汉末时人,魏国兖州刺史。《世说新语》中的“公荣无酒”典故的主角之一。

例7清·王文治

法书渐入山阴室;

好句原钟丁卯桥。

注:

王羲之《兰亭序》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山阴即代指书法。

在东晋元帝时,粮船运粮出京口,河水浅涸,在镇江南门外运河边筑坝,以丁卯日建成而得名丁卯桥。它自唐代以后,随着诗人许浑的名声而著名。

(2)联想法

例8清·刘墉

幽人来问篱边菊;

仙客相论海上琴。

注:菊,菊花含义的联想。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陶渊明将菊花素雅、淡薄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例9清·梁同书

相赏有松石间意;

自谓是羲皇上人。

注:松字含义的联想。《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

(3)谐音法

例10明·唐寅

贾岛醉来真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

唐代诗人贾岛谐音“假倒”。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刘伶谐音“留零”。 

例11清·郑板桥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注:“柳”因与“留”谐音,有留住春天之意。

 

2、3赋比兴的应用

传统的赋比兴属于修辞法,它与意象创作法有共生共荣性,特别是“比”用到意象的手法则往往更好。

(1)赋

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铺排的主要美学特征乃是淋漓尽致,畅酣达意。

 例12清·丁佛言

呼童烹鸡酌白酒;

扬鞭走马陵黄河。

注:“呼童烹鸡”和“扬鞭走马”用的是赋的手法。而“黄河”是意象词,有走遍天下之意。

(2)比

比是比喻、比拟和借代。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例13清·王文治

数点梅花横玉笛;

二分明月落金樽。

注:这里用“比”的手法,比拟““梅花”意象以示高洁人格,借喻““明月”意象引发思乡之愁。

(3)兴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例14清·林则徐

要知冰雪心肠好;

踏遍江湖草木春。

注:此为集句联,上、下联分别出自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和《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上联“兴”,下联的“草木”为意象词,表达作者振兴国家的良好夙愿。

                                  

3、意象之意境

对联创作将“意”与“象”有机融合而产生意象,营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通常,作者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对联之意境种类繁多,这里粗略地罗列二大类。

 

3、1雄壮阳刚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喜气洋洋,或深沉坚毅。

例15清·乾隆

共看延喜联双珏;

恰称先春贮五辛。

注:延喜为玉圭名。《尚书璇玑铃》:"禹开龙门﹐导积石﹐玄圭出﹐刻曰:'延喜玉﹐王受德﹐天赐佩。'"后用为宣扬帝王瑞应的典故。

上联用“延喜”作意象并表述“双珏”。下联用“先春”作意象而言“五辛”。一派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的景象。

例16清·左宗棠

抱山万竹犹言少;

清坐一觞况遇群。

注:这里的“竹”之意象可想象为拥有的江山,“觞”表述的是纵酒抒情。

例17清·顾炎武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注:“苍龙”和“老树”之意象有宝刀不老、老骥伏枥之意。

 

3、2内敛阴柔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例18清·何绍基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注:上联以花笺、茗碗为物象,追忆女诗人的逸事。下联以江水中飘动的云影和变幻的波光为物象,使咏诗楼在云影波光的映衬下“活”了起来。

例19清·金农

高轩有松石间意;

清福从茗炉中来。

注:高轩,指长廊。松石间意,典出南朝沈约《宋书》:“尝从太祖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盘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清福,指清闲之福。烹炉饮茶,可享清闲之福。

例20清·黄慎

松阴一径白云湿;

花影半帘红日迟。

注:苍松蓊郁的小径上,白云缭绕,犹带湿润的水气;扶疏的花影爬上半截窗帘,东方的旭日姗姗来迟。“松”、“云”和“花”、“日”,地下和天上的意象结合,诗意满满。

 

4、结语

在对联创作中,选用合适的意象,有机地组织词语,使得联文鲜活而升华,进而使得对联产生美的意境。

如果说,意象是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语,而意境则往往是一副对联的灵魂。一副对联中可以有一个意象或者是多个意象,而意境则往往只有一个。

一副出彩的对联创作非常不容易,通常要做到“律合、辞美、情真、意新”,而选用合适的意象则往往有利于产生“意新”。但是,任何事物总是有他的两面性,在选择意象词时,要尽量避免其语言的“陈、俗、庸”,特别是频度极高的词,如贺寿之言“南山”,贺婚之言“凤鸾”,等等。故,古人有“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之说,炼意,即要炼出新意,更重要的是炼出“真情诗意”。

总而言之,意象犹如其他创作方法一样是手段,而达到一定高度的意境才是对联创作之目的。我们要努力追求将自然的物境、联家的心境、意象的语境和联作的诗境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王建民(顽伯),化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现为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上海多所老年大学对联课程讲师。上海黄埔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诗画天地》优秀签约诗人。著有诗词集《三闲野草》。

●   【乡土人情】三叔的对联2019/09/27

●   散文|难忘儿时学写对联2017/02/17

●   散文|文兔之声,春联往事2017/02/22

●   陈湘魁:谈谈对联的变格九例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