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标签”

时间:2019-09-16 22:19  作者:有趣的学长

今天一早,收到省楹联学会发来的一则征联启事,要写的内容和寺庙有关。平时打打闹闹也就算了,这种事情还是要重视起来,于是我准备先看看古代名家们怎么写,然后再动笔。寺庙这个主题,有位叫赵藩的选手好像特别喜欢,于是我翻开了他的联集。但是看着看着,我又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先来看这几副对联:


结方外缘,十笏津梁怀侍御;

参个中法,一龛灯火伴维摩。


云栈摄衣登,大好岩峦,留人是处安吟榻;

湖天凭槛见,无边风月,悔我当年掷钓竿。


开山溯成化年,藓碣朝披,象负龙蟠方外力;

铸钟留宣抚字,蒲牢夜吼,霜寒月肃古时声。


驻跸问遗踪,待营一角孤亭,更与门前添画景;

古陵移旧刹,犹占双湖明月,间从方外印禅心。


以上数联,无一例外,都是与佛教相关的某寺某阁某殿对联。但是如果我不说,而是问,以上这些对联有哪些是和佛教有关的,那第二副和第三副看起来就有点不像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第一副对联,“结缘”、“参法”、“维摩”这些字眼足以表明身份。第四副对联出现了“禅”字。我们似乎可以从这些特殊的字眼里认出对联的身份。

那没有这些字眼的对联,就不应、不能或者不宜成为与佛教相关的对联吗?

我们再仔细看一看。第一副对联,是赵藩所撰剑川准提阁联。准提阁想来应该是供奉的准提菩萨,那对联上下“怀侍御”、“伴维摩”二结多半是用佛经典故——这当然是我的猜测,不过这种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

第二副对联我们先略过。

第三副对联是赵藩为酉阳龙兴寺所撰。联中虽然没有明显与佛教有关的字眼,但是“成化年”、“宣抚字”这些,应该是结合龙兴寺的历史来写的——虽然没有仔细查验这里的“宣抚”究竟是谁,但相信这里头应该是有确切的一段故事。

第四副对联,赵藩写于剑川观音殿。前面我们说了,一个“禅”字表明其佛教对联身份,同时我们还能发现,下联首句“古陵移旧刹”应该是说这个殿位置有迁移,这也使它和别处有了区别。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第二副对联,它既没有特殊字眼能表明自己的身份,似乎也没有结合某段历史、某个故事说明情况,而像是作者站在某处自说自话。对了,这副对联是赵藩为剑川金华寺题写的对联。

我们都知道,对联因其实用性,所以有“切题”的要求。面对一个题目,不管题署也好、人物也好、风景名胜也好,我们似乎都习惯于先熟悉它的背景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来组织语言。

作者通过组织语言,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文本;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来接近作者所写的经验。这是写作和阅读最为平常的信息交换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如果作者有心为文本增加些关键词,似乎可以让读者更快速地接近其经验。就像一些对联,我们一看,就知道它在说什么。比如: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稍一思考,我们能反应过来,这副对联是写周瑜的。

又如:


看下方扰扰红尘,富贵几时,只抵五更炊黍梦;

溯上界茫茫浩劫,神仙不老,全凭一点度人心。


“炊黍”-黄粱一梦,“一点”-点石成金,都跟吕洞宾有关。

但又有另一些对联,我们只看对联本身的话,会有点迷糊,这是什么?比如:


懍懍生气;

悠悠苍天。


要是你没见过这副对联,你肯定不会坚决指出他写的是岳飞。这是《对联话》里记载的汤阴县岳庙的一副对联。

类似的,《楹联三话》中记载于克襄为梁章钜介绍的一副张桓侯庙对联:


春雨楼桑,无限落花悲帝子;

秋风剑阁,有人洒泪吊将军。


梁章钜还点评此联:“妙在不即不离。”

写到这儿我才发现,这两副对联我以前有篇文章也提到过:

对联的“贴”与“切”

时至今日,说到这个主题,我还是用这俩对联来举例,一方面可以说这俩例子确实经典,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这么久了我一点进步都没有阿。

话说回来,还是关于对联切题这个问题。

刚刚提到一个读者和作者之间信息交换的模式。古代人们通过书信传递信息,相对较慢,而现在,互联网的兴起,让信息交换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十年前的贴吧论坛和方今之世的QQ微信已经无法比拟。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不止是方便快捷,同时也有些浮躁。如今的各种征联比赛、同题活动,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数量巨大的作品。如果想要立刻从诸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那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告诉读者自己在写什么。试想一种情况,有十副对联摆在你面前,他们都写的是同一个题目,有些扣题比较明显的,就像在跟你招手说“pick me,pick me”一样,而有的则低头沉默不语,不敢跟你有眼神接触。你选哪个?

同时我还发现,作者处理信息的时间越长、处理得越细致,读者需要研读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当然这个时间不仅体现在即时的创作和阅读,还体现在双方本身的人生阅历和文学积淀。

所以最后,问题来了,对联的切题,到底应该切到什么程度?是否不同主题的对联还有不同的规格?

当然也许如果是去参赛的对联,明显切题的会有优势。但我觉得写对联不是为了参加比赛的。


参赛并不是对联的最初目标,也不是最终目标,充其量只能算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偶一停顿罢了。

●   【乡土人情】三叔的对联2019/09/27

●   散文|难忘儿时学写对联2017/02/17

●   散文|文兔之声,春联往事2017/02/22

●   陈湘魁:谈谈对联的变格九例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