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5 23:07 作者:宋少强
园林对联与风景联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或者说,园林对联本来就是风景联的一个分支,是从属于风景联之内的。
园林对联与风景联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或者说,园林对联本来就是风景联的一个分支,是从属于风景联之内的。风景联应该具备的特征,园林联都是具备的。风景联的一些写作方向,比如单纯写景,夹叙夹议,或者说情景交融,慨今怀古,托景言志,这些也都是园林联的写作方法。但是为什么要把园林对联从风景联中单列出来呢?主要是因为园林对联在实用性等方面,还是有别于普通意义的风景联的。
我们知道,风景联描写的对象多是名山大川,名楼胜迹,所以写风景联的景物的时候,通常都会以宏大、高远、粗犷、雄阔为方向,而园林,尤其是南方园林,大多数是婉约、玲珑的格局,所以对园林风景的描绘,也相应会采用精巧、细致、清奇、自然的写作笔法。
风景联中的名胜风景,通常都会因为历史名人名家的诗词墨迹,趣闻轶事,或者一些历史沧桑的资料很多,所以下笔的时候,可供选择的很多,写起来也可以随心所欲。而一些私家园林,尤其是新建的园林,常常缺乏这一类的人文底蕴,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把笔墨更多的倾向于写景。
还有一点是很值得重视的,那就是普通风景联与园林对联格调的区别。在对联中,借助景物的描写,抒发个人的情感是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向。但是,风景联的写作大多会因为风景场面的宏阔、雄浑,而生发出一些比较积极向上的,比较高昂进取的精神。即使是寄托忧伤,也大多是以儒家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沧桑变革等等为主要内容。而园林对联有它的特殊性。园林一般都是达官显贵,高士名流用来退休养老,遁迹江湖,悠游玩乐的地方,所以大部分园林对联的情感寄托,都会以道家的隐居避世,不问红尘,醉心山水,为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就具体讲解一下园林对联的写作技法。
拂水山庄
浅深流水琴中听;
远近青山画里看。
――柳如是
联语从感受中写山庄,动静相衬托,运用了很形象的比喻,把水声比作琴声,把山色比作画图。尤其是句尾的“听”“看”两个字的运用,一下子就使得风景活泛起来,如在耳边,如在眼前。笔法轻松自如,举重若轻。
卞园
梅花岭畔三山月;
宵市楼头一草堂。
――王士祯
卞园在江苏扬州城北的小金山后面,为康熙年间扬州八大花园之一,今已不存。梅花岭:又名梅岭、长春岭,在扬州瘦西湖边,因岭多梅花,故名。三山:镇江市长江之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夹江相峙,世称京口三山。
上联仅用寥寥数字,就把园子的地理位置介绍得清清楚楚。同时又用梅、月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文字,捎带展示了自己的情操境界。万树梅花一轮明月,安静祥和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造境之法。“宵市楼头一草堂”有“结庐在人境”的味道,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柳园
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
――郑 燮
柳园在兴化城西北角的海子池南端。拱极,指兴化海子池北的拱极台,又名玄武台,为兴化十二景之一。延青:延青阁。
这联也很能体现作者画家的功底。上联广角写景。视距很远,由北而西,然后拉近到园子本身,最后用了一个“共”字,把远近景物串联起来。又用“一池烟水”把景物的色调协调起来,就像作画一样把远近景物放到一个统一和谐的背景之中。有粗线条,有细线条,有聚焦镜头。
下联分别撷取了春秋夏三季景色中的代表。并与上联一样,用前两分句的景物,为结句作陪衬,轻松自如振起结句。
簪碧堂
北院喜新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角;
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荫,梁燕将雏。
――商 盘
起句交代了写联的目的,院子新成嘛。然后马上转入景色描写,绝无废话。新成的院子什么样?作者用了堂名的一个碧字入手,很轻松地写了个远景。“有寒碧千层,远青一角”。下联写近景。“东君如旧识”,园子是新园子,春天还是那个春天。用笔很空灵,把视角带入园子内部:正庭槐垂荫,梁燕将雏。
我们常说,写景不单纯是为了写景,还是为了抒发情感。所以不是逮到什么都可以写的。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这里写了槐树,什么意思?用以比喻前人功德的。这里写了梁上燕子,它干什么呢?将雏。领着小燕子玩,什么用意啊?写家庭和美,是美好的祝福。
写景要有目的性。不要拿过来就写。与主题没有用的景物,再美也不要选取。就比如写书房联。为什么要用兰花,要用竹影?未必是兰花比牡丹漂亮,未必是竹子比梧桐树漂亮,是因为你需要兰竹那种精神来陪衬你的情操。
徐园
旧地怕重经,记当年、丝竹宴诸生,回头似梦;
名园须得主,看此日、楼台逢哲匠,著手成春。
这是袁枚晚年写的一副对联。徐园在南京。袁枚任江宁县令的时候,拥有过,或者说使用过这个园子。所以当老先生再次来到这个园子的时候,就不可避免要追忆一番。切入也非常直接。“旧地、重经”,用语简洁明了。用一个“怕”字连接起来。这个“怕”字可以看到炼字的功夫。体现了作者面对荏苒时光的无奈。我们说起承转合,那么这个“怕”字,就是起,用它来引导整个上联。为什么怕呢?下一句就承接而来。怕回忆当年的一些场景啊。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大聚群贤。其实也是借此交代一下自己与这个园子的渊源。
对联写到这里。如果是庸手的话,可以有很多写法,顺势作结了。但是袁枚不同之处也就在此,由平常处翻出新意。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转了一下:“回头似梦”,这一句既回答了起句的怕,也留下无尽唏嘘。
上联的话题很沉重,那么下联就转到眼前。写了园子目前的状况,园子又恢复了青春,自己的老迈已经无可改变,里面还是有一丝丝的无奈。
李仙园
一带林塘诗境界;
四时花果隐生涯。
――周升桓
上联描写了眼前景,是实写;下联是通过眼前景,转而联想到四季景物的变化,是虚写。上下联进行了一个由空间到时间的转换。
刘园
挹朝爽西来,杯底岚光飞隔岸;
望大江东去,檐前帆影渡遥空。
――刘锡嘏
上联写园林风景,无非近睹远观,上联以近景切入,但是绝不是简单的对近景切入以及描写。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上联尾结的三个字“飞隔岸”,这三个字有什么功效呢?承前启后。既是对上联的收束,也是勾引出下联的手段。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上联还没有完全结束,就已经给下联的出现铺平了道路。既然是自隔岸飞来,那么作者也好,读者也好,视角就自然而然,由近及远向隔岸看去,看到了什么?大江东去。我们很多联友的作品,上下联之间,泾渭分明,各不相干,写景就写景,写人文就写人文。写远景就写远景,写近景就写近景。看起来生硬板结,其实就缺乏这种上下联之间的关联纽带。
大家有时间,可以试一下这种写法。记住“飞隔岸”这三个字的功效。
李园茆亭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李秉绶
上下联分别选取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作为对联的主题。其余都是从“山色、水声”中生发敷衍出来的文字。
起句用“乍来”,目的是先写一个初步印象。用“久坐”,来描写具体的景色。那么先写水声,后写山色,这样的安排有没有什么原因呢?有。蒲松龄写婴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刚刚步入李园,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风景,首先就听到欢快活泼的流水声。安坐亭台以后,才有时间慢慢欣赏远近山色。这正是按照游览的时间顺序来叙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