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联看才华

时间:2019-09-22 22:42  作者:王亦江

汉语特有的对联,是汉语使用者智慧的突出表现。已故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一个人的汉语功底如何,从他对对子的功夫就能看出来。对联包括了对词性、词义、词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他在1933年为清华大学拟的入学考试题中,就出了“孙行者”一句,要求考生对出下联。他拟的答案是“祖冲之”。考生的答案中有“胡适之”。这个答案恐怕比陈寅恪预想的还要好。“胡、孙”谐音“猢狲”,都是单纯词,又是同类;“行”和“适”都可作动词用,有走动的意思;“者”和“之”都是虚词。这个考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教授周祖谟。


还有人用考对联来择婿。十九世纪末,湖南沅州府的朱太守为了替才貌双佳的爱妹朱庭琪选择如意郎君,特意在府署后院建了一座凉亭,并在亭柱的上首题写了半边对联:“种数盆花,探春秋消息。”他邀请住沅州的未婚青年文士前往游玩应对。应征的人很多。朱太守选了几条较好的下联给朱庭琪亲自评定。朱庭琪选中了熊希龄的下联:“蓄一池水,测天地盈亏。”朱太守就将妹妹嫁给了熊希龄。熊很爱她。熊荣取进士之后,朱庭琪一病不起死了。为了怀念爱妻,熊鳏居多年,直到做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仍然蓄长须,持手杖,表示洁身自爱。(作者:王亦江)

●   【乡土人情】三叔的对联2019/09/27

●   散文|难忘儿时学写对联2017/02/17

●   散文|文兔之声,春联往事2017/02/22

●   陈湘魁:谈谈对联的变格九例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