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怡:楹联文化,绝不容亵渎!

时间:2019-09-17 22:23  作者:胡静怡

日前,有朋友发来一则推文,名曰“大厉害!荣获大世界基尼斯的中国第一对联在铜官窑古镇诞生”。初,笔者深感兴趣,以为真的厉害得不得了。然而一经阅读,却掩鼻而逃。犹如步入一个餐厅,扑面而来的不是美酒佳肴之芳香,而是一群嗡嗡乱叫的绿头苍蝇,怎不令人作呕?


首先,我们看一看对联的内容。该联既然号称为“中国字数最多的湖湘文化对联”,当然论述的是湖湘文化的历史源流。不错,该作把湖湘文化的历史与湖湘文化名人都像记流水账一般罗列了一番,花了极大的精力,作了较为详细的铺排,精神十分可嘉。但不可原谅的是,一下笔就犯下了知识性的错误。例如,上比之“正脉道南存,洙泗宗邹鲁”一句,按作者意,讲述的是历经千年犹弦歌不绝、被誉为“道南正脉、潇湘洙泗”的岳麓书院。然,该句表述大有误读之疑。“道南正脉”为清代乾隆皇帝颁赐给岳麓书院的御书匾额,用以表彰其传播理学之重要功绩,而“道南”又包含了宋代理学家杨时之典故,其出自《宋史·杨时传》:“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后,杨时任浏阳县令,于此传播理学,令浏阳变为儒雅之乡。因此,“道南”实为主谓结构,“道南正脉”则应解释为“理学之道南传之正脉”。而按下联对应位置之“元结中兴颂”判断,联作者是将“道南”作名词使用,“正脉道南存”便成了“正脉在道南地域流存”,成为谬误了。“潇湘洙泗”指的是岳麓书院在民风教化方面的重要影响,语出自于北宋文学家王禹偁所作之《谭州岳麓书院记》“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为潇湘,兹为洙泗;谁为荆蛮,兹为邹鲁。”其意为:“谁说这是潇湘?这是洙泗,谁说这是荆蛮?这就是邹鲁。”所谓“洙泗”即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境内的两条河流洙水和泗水,而“邹鲁”即邹人孟子与鲁人孔子,二者皆用于代指儒学之发源地。所以,此处不应该拆开“潇湘洙泗”而单独使用“洙泗”二字, 否则,“洙泗”宗“鲁”尚说得过去,而宗“邹”则本末倒置了。再者,该联作下比首句“吾道南来”,应引用自岳麓书院之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再可溯至上述杨时之典故。“濂溪”即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但无论是周敦颐或是杨时,“吾道”都是宋代之理学。而于“吾道南来”一句其后紧跟“稽五千年人物,浩浩乎,惟楚有才”,再洋洋洒洒由神农祝融而至屈子贾傅又至怀素杜甫,逻辑上便紊乱不堪。而且,上联己经讲过了,下联又来一个“朱张讲岳麓,南轩为学宗”,同一内容在一副楹联之中反复出现三次,岂非九十岁的老太太,啰嗦一遍再啰嗦?这种内容重复、知识错误、逻辑紊乱、病句迭出的“对联”,非但不能为湖湘文化增光,反而将给湖湘抹黑。


其次,我们考察一下该“联”之格律。按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之“联律通则”,“不规则重字”与“平收句尾三平声字”都在避忌之列,而“仄收句尾三仄声字”亦应尽量避免。然,此联不规则之重字多如牛毛,光是一个“万”字就重复了七次,仅上联就有五个“万”,“古”字也重复了七次。至于三平尾与三仄尾也比比皆是,前者如“万丈壶瓶岩”、“国宝推羊尊”、“古岸兴龙窑”,后者如“太史觅圣迹”、“东汉二百载”、“朱张讲岳麓”等等。不符合诗联格律的句子则更是数不胜数,什么“廿一万域方”,什么“汉侗友白回”,什么“太史觅圣迹”,什么“近世华夏史”,读之简直如同击败革破锣,“呕哑嘲哳难为听”。读这种毫无音乐美感的严重违律之作,说老实话,纯粹是受罪!

  

其三,该“联”之句法,多以五言七言为之。楹联,尤其是长联,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乃至九字十一字的句子必须时刻变换,穿插进行,方不致呆滞,不显单调,眼花缭乱,摇曳生姿。像这样大量的五言七言诗句串连在一起,毫无节奏变化,根本就背离了写长联的基本技法。试读一下孙髯翁的《大观楼联》,读一下钟云舫的

《江津江城楼联》,哪有这么写长联的?无怪乎有网友说,该作一不像诗,二不像联,三不像文,四不像赋,纯粹是一篇四不像。用乡下人的话说,这撰联的人“根本冇跟做联的人睏过”!


总而言之,该作极不合格,根本不符合对联之要求,将其称为“湖湘文化对联”既是对湖湘文化之亵渎,更是对楹联文化之亵渎!


新华联对铜官窑景区的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视的,这,长沙人有目共睹。前年,他们特地邀请了一批长沙和望城的联家为景区撰联,打造了一条亮丽的楹联文化风景线,很值得点赞。但,景区负责人为了发挥名人效应,也邀请了几位并非楹联家的所谓“名人”撰写了几副病联,悬挂在十分显要的位置,结果是一粒老鼠屎打坏了一锅汤,令整个景点黯然失色。这一次,又将这副“楹联”刻石显摆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失策。前年曾为新华联铜官窑古镇撰联的一些作者说,我们的作品与这副“长联”放在一起,恐怕会惹上一股臭味,不如撤下来吧。可见,新华联的决策层这事干得多么糗!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么一篇糗作,竟然还请来了大世界基尼斯的认证官来“认证授牌”,而且事先还经过了“长达14个月的审慎论证”!这个国际玩笑真是开得“大厉害”了。试问: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是凭什么来“审慎论证”的?你们有一个楹联专家吗?如果有,这“专家”恐怕同样是山寨的吧?不然怎么会如此之低能,低能得不如一个仅仅学习了一个星期对联的小学生呢?这样的“认证”,岂不又一次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拜拜!

●   【乡土人情】三叔的对联2019/09/27

●   散文|难忘儿时学写对联2017/02/17

●   散文|文兔之声,春联往事2017/02/22

●   陈湘魁:谈谈对联的变格九例2020/06/13